五月的上海,绿意盎然,生机勃发。5月9日下午,来自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学术委员会委员齐聚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西部外宾楼101会议室,共同参加教育部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瞿振元教授主持。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教育部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管理委员会主任袁雯教授致欢迎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主任桑标教授从“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内部管理、深化对外交流、优化空间布局”四个方面汇报了2024年度实验室工作进展情况。一年来,实验室坚持服务国家教育战略需求,在“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教育政策研究、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度开放课题负责人代表、华东师范大学朱军文教授汇报了研究成果,其团队聚焦高等教育评价案例指标标准化问题,形成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为教育评价改革探索提供了重要参考。
学术委员会委员们对实验室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厦门大学刘振天教授提出加强数据纵深整合,探索AI智能评估与高校分类改革研究的结合,推动成果转化应用。清华大学史静寰教授建议进一步聚焦实验室主责主业,强化专题实验室与研究方向的协同。上海交通大学余新丽教授建议实验室聚焦服务国家“双一流”建设,同时加强与国际学术组织的联动合作,提升国际化开放水平。华东师范大学朱军文教授提出进一步优化内部协同、深化开放合作,并推动学科交叉以强化主责主业与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平衡。复旦大学李粤江教授建议拓展跨学科合作,将教育数据与医学、经济学等领域结合,进一步提升研究社会价值。华东师范大学贺樑教授提出关注教育领域新动态,建立敏捷数据采集机制。华东政法大学董秀华教授建议梳理实验室建设经验,形成可推广模式。上海师范大学张民选教授、陈恒教授也与会并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
会上,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瞿振元教授高度肯定了实验室一年来的工作成效,指出其在服务国家战略、积累数据资源、培养人才队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短短四年间,实验室通过扎实的数据积累和科研攻关,不仅有力支撑了教育行政决策,更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领域实现了创新突破,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面向未来,实验室需立足教育强国建设大局,深化数据应用与AI技术融合,提升开放性与国际化水平,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探索新路径。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信处处长李伟涛、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范国睿、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黄海涛、上海师范大学校办副主任张君昊、实验室副主任吴跃东、实验室副主任周江林及5个专题实验室主任等列席会议。
(供稿、摄影:教育部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